第29章 太子太師
大殿內氣氛凝聚到極致,解缙等人默默無言,等着看皇帝怎麽處理。
殿外方孝孺“砰砰”瞪地、拍打衣服的聲音呼呼作響。
這也提醒了朱允炆,現在要發作就要趁早,不然等方孝孺進來後事情就會更麻煩,不是說他進來後就發作不得,是說他進來後朱允炆所有借此機會發的脾氣影響都會降到最低,甚至都處罰不動這個陳迪了!
那他作為皇帝的微信何在,任由這些大臣來質疑他,這,像話嗎?
“你是在教朕怎麽做事嘛?朕這個皇帝要聽你的話?要不以後有什麽事朕都請示下你!你不答應的朕都不做了,太祖在的時候也是這麽做的?啊?”
最後一個“啊”字朱允炆拍案而起,沉聲質問道,現在這裏還有這麽多無關的大臣在,首要做的就是占據道德制高點,就算事情傳出去,也要讓世人覺得他陳迪趁太祖剛上死就欺淩幼主,雖然他不是!
“臣不敢,只是太祖有言盡棄錦衣衛,臣敢問是誰替陛下抓捕和審問的?”
陳迪但然不敢承認這話,也怪自己剛才的話授人以柄,于是趕緊轉移矛盾,把話題引到錦衣衛這個朝野關注的話題上!
卓敬躬着身子對陳迪怒目而視,不管怎麽說對皇帝這樣說話都是大不敬,我大明可還沒到要亡國,奸逆縱橫的地步!
解缙默默不敢言,齊泰倒是不擔心,從皇帝當廷捉拿燕王就能看出皇帝不是好相與的主,陳迪這老家夥選擇現在發難實在是老糊塗了。
朱允炆把他們的反應都放在心裏,雖然沒說什麽,但是心裏已經給解缙打上了不可重用的标簽
接着對陳迪怒聲斥道:“不敢,你有什麽不敢的,太祖剛走,你就在這裏當堂質問他的子孫~大明皇帝,我看你陳迪是以為我朱家沒人了,就任你欺淩吧!”
現在給他打上的罪名越大處理的也就越重,朱允炆不管錦衣衛不錦衣衛的,這個人他是下定決心必須打落塵埃!
“臣惶恐!”陳迪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,接受不了皇帝的誅心之言。
他說這些話也是因為很久沒近距離接觸過皇帝了,以為還是那個溫文爾雅的那個朱允炆,所以不大擔心自己。
“陛下,臣作為禮部尚書有責任提醒陛下啊!天下萬民無不是謹遵禮法,試問如果禮法沒人遵守,人人都像陛下一樣依靠手中的權利去繞開它,那天下之變化何人能當責!陛下身為皇帝更應該為臣民做好表率,事事遵從禮法!錦衣衛的酷刑不得人心,人人得而誅之啊!陛下!”
解缙暗暗點頭,這話說的有水平,看上去像是那麽回事,不過就是不知道皇帝會不會被說服,解缙偷偷的看了眼朱允炆,只見他伸出的手都有些微微顫抖,看着好像是被氣的。
朱允炆冷哼一聲,這些都是狡辯,官僚階級會的就是這些,利于他們白的能說成黑的,不利他們黑的也能說成白的,這段話要是傳出去,天下人對他的印象是何等不堪。
叫我們辛辛苦苦的遵守法律,你作為皇帝卻把他當個屁來對待,如果是這樣人心不古就在眼前,這陳迪實在是其心可誅,把他放在什麽位置?
中國古代社會不管官僚階級如何高唱禮和法,但是就沒有要求到皇帝的,不管哪朝哪代,到現在卻來其心可誅的來要求他了!說到底都是為了他自己的目的,不想看到錦衣衛繼續做大,到最後危及自身。
他朱允炆可以嚴格按照法律條文來要求自己,但絕不是你皇帝不能做,我官僚卻可以繼續下去的這種,創造法律環境也要等到适合的時候,不然現在去搞,到最後就會發現皇帝被要求成什麽都不能幹,官僚階級卻沒了約束就會膽大包天,貪腐蔚然成風,在這個時代能約束官僚的只有皇帝能做到,軍方不行,同流合烏的概率更大。
朱允炆平複了下心情,不管什麽時候都要保持住冷靜,就算是下一秒要殺人,也不能是因為憤怒而殺的,随後悠悠的說道:
“你陳迪倒是好口才,不愧是太祖欽點的進士,不過我倒是想問問你這個禮部尚書,大明禮法哪條規定的可以來質問皇帝,大不敬又是在禮法中哪一條的規定。”
“這…這…陛下……”陳迪語塞內心一沉。所以說和在古代和皇帝争論相拼根本就是不對等的節奏,你話說大了點聲只要是想,皇帝都是可以治你的罪的,也不用扯那麽多,一個大不敬就行了,罪名可大可小,就看皇帝抉擇了!
旁邊齊泰、解缙等人聽了心中不禁一寒,皇帝生氣憤怒不可怕,但是生氣後又平複下來心平氣和的問你犯的是哪條罪就令人害怕了,齊泰同情的看了眼他,不知道還能不能活!
陳迪不怕死但是不想就這麽死了,他的抱負還沒實現,天下籓王之亂還沒得治,皇帝年輕行事太過肆意妄為,還需要他們這些大臣好好教導!
陳迪回頭看了看還在門外的方孝孺,寄希望他能來說幾句話,他和皇帝對質這麽多不是想送死,只不過是誤判了形勢想得到的更多而已,也是皇帝這些天給他的感覺太好,太可欺了!
“你不用看外面,回答朕的問題就行!”朱允炆凝聲催促道。
陳迪無法斟酌了下才說道: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,陛下要把臣怎麽樣都是陛下的事,這是禮法所規定的,但臣還是想告誡陛下錦衣衛行事危害天下,不除去恐天下不寧,百姓不得安生!”
說完脫下禮帽放在手邊,低頭伏倒在地!
現在是越來越有意思了,你看看這話說的,再要殺他不就是殺了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官了,明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為了禮部的利益,為了文官的利益,卻說的是冠冕堂皇。
朱允炆氣極反笑,今天是見識到了宋以後儒臣的無恥了,悠悠的說道:“你放心朕不殺你,你是為民請命的好官,朕重用都來不及,怎麽也舍不得殺你啊。”
陳迪聽完內心一喜,沒有人會甘願赴死,這又不是為了他心中的道義所在,能夠讓皇帝接受建議而自己卻平安無事這不是最好的結局嗎?不料随後就聽到了皇帝接下來的話。
“朕看你當一個小小的戶部尚書屈才了”朱允炆頓了頓一臉陰險的說道:”朕也是個以民為本的皇帝,你說的這些深得我心,朕看你就轉任為文學博士,加太子太師銜正一品大員,平常也多替朕撰寫些禮法的事,朕有機會會看的,至于禮部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,交由禮部左侍郎先代管看看,擇機再任!”
要打落一個人到塵埃,不一定就要殺人,有些人你殺得了他的肉體,卻是殺不了他的精神,現在把他擡的高高的,也顯示下自己明君的氣象,同樣陳迪也得意不了,從一個朝中唯六的部級高官調為閑職,太子都沒着落呢,哪來的太子太師,現在這個打擊可不小,而且別人還說不出什麽,狠狠的解了朱允炆心中一口惡氣。
陳迪就是這樣一個人,靖難之役後朱棣殺了他倆個兒子,逼着他吃下了兒子肉,面對朱棣追問,說出了“忠臣孝子的肉哪有膻味?我覺得肉味鮮美,別人能聞到香味,你難道沒聞到嗎”這句話。
朱允炆知道人是個好人,對大明也是充滿感情,和明末那位“水太涼”的沒法比。
但是現在和朱允炆理念不合,那沒辦法只能請他委屈一下了,殺倒是不用殺,擔任個文學博士,好好的消磨時光,以後也能看看他把大明建設成了什麽樣子,後面說不定還會瞻仰自己呢!
現在是明初,真沒那麽多亂臣賊子,更多的是對建設國家的理念不一,朱允炆知道以後還會有更多的這種人,雖然很生氣,氣的發抖,但是真不一定就要殺人,打發去一邊也是個好選擇,畢竟都是華夏的先賢!
和後來的汪先生,錢先生,範先生這些是不一樣的!
“臣領旨謝恩!多謝陛下寬恕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