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有想法…
可是……
事情雖然提出來了,但是朱允炆還是有些遲疑,按理說他是知道這個問題的,明朝士紳、勳貴、軍官還有宗親連手架空朝廷這不是什麽秘密,朱允炆也可以自己提出解決辦法。
但是他是皇帝,他考慮的也一定是自己的江山,都是俗人,這個沒得說,也許在江山穩固的前提下為百姓做事這個是沒問題,但是要丢了江山不管去幫忙,那朱允炆就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到了!
現在這種情況屬于兩難的抉擇,目前看來士紳官員算是整個明朝三百年時間裏最低谷的時候,辦這個事不會突兀,但是偏偏啊……
朱允炆現在沒法如臂指揮軍隊,沒有太祖的壓服天下的威望,現在這個世界也同樣是他這個皇帝最虛弱的時候,兩個最虛弱的人正在抱團取暖呢!離了誰都不行。
這也是朱允炆知道問題卻一直都沒想着解決的原因。
但是現在既然有人提出來了,捅破了窗戶紙,那一定程度上來說做這個事還是有成功的可能的,不然你信不信,就算所有人都知道問題,但是卻不會有一個人想着說出來,問題越嚴重越不會有人說。
這是官僚共性,歷史上明末經過張居正的改革後,所有人都知道改革是有成效的,但是卻不會有一個人會想着去那麽做了,所有人都是抱着明白裝糊塗!反而一個勁的催後來的崇祯皇帝去加北方平民的稅收。
政治就一直都是這麽肮髒的,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,也就沒人去管平民的死活,當然朱允炆也是這樣的人,唯一有點不同的就是他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是和百姓重合的,不然百姓絕對會用腳投票讓他知道花兒為什麽這麽紅……
嗯……朱允炆沉吟至今,突然間好像想到了一個辦法,也許可以這樣做……
朱允炆沒說話,可不代表着在場的衆人也沒想法,一個個心思流轉,好像都能明白什麽一樣!
“郁新!”王鈍站起身大聲喝道:“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?戶部确實是有些結餘,但是全國這麽多地方,受災民衆萬萬計,你不去關心這些,居然還想着拿朝廷的錢去補貼進士官員,你按的什麽心?
難道天下黎庶在你眼裏就這麽不重要嘛?有這份心戶部多撥付些錢糧到受災地方不好嘛?事情如何做自有軍父掌控,趁陛下還沒生氣,還不趕緊退下!”
王鈍是戶部尚書,這會兒已經被吓的花容失色,天地良心,郁新的這番話可真沒和他報備過,他知道郁新的能力,一直也都很倚重他,但是這不代表着別人什麽話都要和他說啊!
就算是這樣了,王鈍話裏的意思還是在保護郁新,也不在乎話裏有得罪到進士官員什麽的,他是戶部尚書,除了陛下,他不怕任何人,更何況他人老都老了,現在只想安穩一天是一天,這些官員的一些埋怨能耐他何?
但是郁新就不一樣了,他還年輕,王鈍還想着以後能接他的班,照拂下晚輩也是好的呀!
王鈍知道這事嚴格來說不算太大,士紳侵吞民田、官田的苗條是有了些許,但是還沒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,但是……這也不說郁新能扛的住的。
他上沒有皇帝的支持,下沒有足夠的親信班底來擁護,這事到他手上就是個死字,也許事情能成,但他一定活不了,現在拿話刺激下皇帝也好,皇帝真有想法還要堅持去辦,那代表着能保住他,沒堅持,那事情過去了也過去了。
就怕的是皇帝又想辦又不想出力,把事情完全交給了郁新去,那就完蛋了!
郁新也體會到了老上司的想法,欲言又止,又想想确實是這個道理,皇帝如果自己都不想辦,那他也沒必要去非要堅持了,于是把目光炯炯有神的放在了朱允炆的身上!耳邊還能隐約聽到一些大臣的竊竊私語。
朱允炆嘴角勾起一道弧度,手指輕輕敲打着案幾,拿話來激他?既然辦法已經想到了,他剛要開口,卻被這些議論聲也給吸引住了,任不住仔細聽一聽。
“我看他就是書生之見,虧得太祖還誇贊過他。”
“就是,也不想想,從百姓手裏收上稅到朝廷,在從朝廷手裏轉到士子手裏,這中間要經歷多少道手,不知道我們這位戶部尚書有考慮到沒有……”
“都是千年的老狐貍,跟我們在這裝什麽聊齋啊!為民做主有他這種做法的嗎?”
甚至有人滿含惡意的揣測道:“你說,是不是他看國庫裏錢糧多了,嫌棄自己俸祿少,所以才想着往自己兜裏裝一點……”
郁新臉色有些發白,暗地裏手指間不住的勾勒摩擦着,想上前反駁,又有些期待皇帝的反應忍住了,只是看着朱允炆的眼神更加渴望了。
朱允炆緊緊的皺着眉頭,這些人應該就是反對黨了,看樣子還不少了,在這大明最頂層的會議上都是這樣,那下面情況不是會更複雜嘛?
朱允炆沒說話,只是一個勁的盯着下面竊竊私語的那些人,他人還在這呢?這是想幹什麽?
殿內的氣氛越來越詭異,交頭接耳的幾人可能也注意到了,快到嘴邊的話也不得不馬上住口,君前失儀可大可小,全看皇帝處理,但是在繼續惹皇帝生氣,那就鐵定是大事了!
目光收到了成效,朱允炆也就順勢收回,上課時老師的絕招也已經被他不動聲色的用了出來,沒做過皇帝的他是搜腸刮肚尋找着一切可以用到的權術、辦法。
滿意的點點頭,朱允炆又轉向郁新,來回看了看他與王鈍二人,看情況就算是要辦也要視情況而定了,郁新明顯威望不足,強塞給他去辦有可能好事也變成了壞事。
可是……
王鈍這種老狐貍他又不放心,讓他去辦,也許辦着辦着國庫開支就呈直線往上升了,事情要做的,但是國庫的錢也要看住了。
以後要做的事情多了,他可不想三天兩頭的戶部尚書就來他這裏打着內庫的主意,他那點家當填到國庫裏,根本就不夠折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