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 青岚寺(合章,求訂閱)
昔年,有皇朝名為大夏,夏皇統禦九州十地,普天之下,盡是王土,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于此之時,這煌煌九州,仙道繁榮,神道昌盛,夏皇以天帝之名,敕封九州神尊,與仙道相分,護持人間。
在那時,可沒有所謂的鎮妖司這個東西,武道乃是下九流,只是黎民護身之法。
大夏享國運萬載,而後逐漸分崩離析,神道沒有朝廷的加持,也逐漸的衰弱,直至五千年前,神道終于陷入沉沒。甚至多有後起之宗,甚至都不曾聽聞過神道的輝煌。
當然,這些都是古籍記載,對于大晉皇族來說,并不算什麽秘聞。
封神錄只是一府之地所有,而其上更有封神簿的存在,聽聞持封神簿,可以舉國神封,若是能尋到封神簿就好了,這個念頭在其腦海中一閃而逝。
不過,也并未當真,五千年了未曾有人尋到,憑他想必也不大可能。
不過,眼下這玉華府神尊之位是夠用了,最起碼借神道之力,再上一層應該可以走到。
封神錄在其中搖曳,而後緩緩湧入體內。
将封神錄收好,這笑道:“崇傑。”
“郡王!”
“日後稱呼神君就是,郡王之名不在神都,還是莫要再稱呼了。”
“是,神君。”
“本君一事欲要你去做。”
“還請神君明示。”
李承安悠然的望着漫天煙霞,封神錄只是一個機緣,能否将這個機緣吸收還要看他的手段,孫逸明不行,那是因為其地位太低,實力稍弱,而他實力和地位都不缺,眼下只差一個施行的人。
與府衙相比,他還是更願意将此事交給鎮妖司,畢竟武者比普通人更好辦事。
同時,在玉華府地神道現世,也就證明鎮妖司沒有存在的必要了,或者說換個形式更好。
“本君要你鎮妖司的武者四散玉華府,建立神廟,聚攏香火。當然,本君會給他們敕封神位。”
司徒崇傑沉默了半響,最終堅定的點了點頭:“還請神君放心,司徒崇傑定然不負神君所托。”
鎮妖司是皇帝直屬,而李承安這般行事,無異于是将鎮妖司收攬了,往大了說,這就是所謂的叛變,若是被發現,怕是少不了一場血雨腥風。
只是,眼下他沒有第二個選擇,忤逆了眼前的李承安,他後果同樣好不了多少。
故而,還不如随波逐流,順勢而為。
“恩,本君相信你。”
紫府境之上,便是化神,高高在上的化神,就是整個大晉都未有幾個,若是他能突破化神,此後,這大晉之地,他将會是無冕之王。
——
青岚寺,
山寺隐于雲中,禪房十餘間,排列有序,袅袅炊煙升起,一片世外景象。
數道行僧踏着山階,悠然的上了山。
“小師傅周歷數府,當真是大毅力。”老者和善的開口道。
普度謙卑道:“大師謬贊,小僧也只不過是多走了兩步路,想要看看這人間而已。”
老僧嘆道:“呵呵,小師傅不必妄自菲薄,不說他地,便是我青岚寺便尋不到一個有此佛心之人。”
人總是充滿了惰性,寺內僧人安居一隅久後,便生不出參學的心思,這就是事實,而普度能做到這些屬實不易。
在一番交談中,普度也算是簡單了解了玉華府,玉華府內佛門大寺只有青岚寺與般若院,青岚寺居于青岚山,已有數百年之久,而般若院則是在玉華府城外不遠處,倒與天羅寺相差不多。
至于青虹劍宗和萬丈山,青虹劍宗是入世之宗,以感悟劍心修行,而萬丈山則是隐宗,若非玉華府內神道陡然出現,恐怕萬丈山都不會打開山門的。
至于一些小門小派,不提也罷。
普度再次側過頭問道:“不知青岚寺內經藏有多少?”
“我青岚寺內經文不多,也只是數千冊而已,畢竟我等雖說是佛門,但也是修士。”老僧聽到普度提及經藏,輕輕搖了搖頭:“不過,般若院內的藏書倒是不少,若是閑暇,小師傅日後可以去看看。”
般若院嗎?
普度皺眉念起那個一次要下十尊神位的老僧,佛門要神位幾近無用,雖可以提升修為,但沾染塵緣,與心境不利,就是不知那位前輩到底是如何想的。
“多謝前輩告知。”
“不必客氣。”
兩人歡笑談之,身後一道身影望着兩人,眸中神色複雜,豔羨、嫉妒、貪婪争相交織,但随後便低下了頭,若是仔細看去,普度定然相識,正是多日前,他在宿山縣救下了小和尚。
當然,對于此事,普度怕是早已經抛到了腦後,而他之所以選擇來青岚寺,正是為了寺內經藏。
他眼下腦海中熟記佛門經藏四萬餘部,雖然紫府神海已開,但也依舊想要走另一條路,舍利法。若是将舍利法與佛修結合,不知會是什麽景象。
念到此,紫府神海內,一枚氤氲金光的珠子轉動,神識之力也在不斷增強。
······
“安海。”上了青岚寺,老僧喊來一名寺僧。
“住持。”
“為普度小師傅尋一間禪房,小師傅接下來會在寺內看經一段時日。”老僧指着普度開口道。
那中年寺僧打量了一眼普度,而後點了點頭:“安海謹遵法旨。”
“小師傅,老僧還有要事,便不奉陪了。”
說完,徑直離去。
在安海的帶領下,先是去了宿身的禪房一趟,就在安海準備離去之時,普度陡然開口:“師兄,不知寺內經樓在什麽地方?”
安海眸中閃過一抹詫異:“師弟,現在便要去嗎?”
見普度點頭,安海還是應了下來:“師弟随貧僧來。”
與一般的藏經樓閣不同,青岚寺的經書都在禪堂之內,并沒有為經書設立獨立的樓閣,由此也能看出,青岚寺對于經藏并不看重。
禪堂之內擺着諸多架子,架子上滿是在冊的經文,一眼可見。
“師弟,這便是經藏,貧僧還有事,便不在此地陪師弟了。”
“師兄随意。”
安海在轉身的瞬間,眸中閃過一抹怪異,竟然有人喜歡看經藏,真是浪費時間,暗道一聲匆匆離去。
普度近前,從架上抽出一本經書,瞬間彈起了一抹灰塵。
見狀,普度不由的搖頭,寺廟之內,竟然能使佛門經文生灰,當屬少見,随即駐足看了起來。
夜色籠罩,輝月升起,
一道銀輝灑向後山,映照出一個幽深的洞窟,洞窟之深,直入山內。
山內,一縷地心火焰閃爍,濺起飛爍的岩漿,再往上有一個十丈方圓的平臺。
一道通天巨柱屹立,巨柱上幽黑的鎖鏈縱橫交錯,最後聚集在巨柱腳下,依稀可以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影被碩大的幽黑鎖鏈層層綁縛困鎖。
其枯篙的白絲生長,将其籠罩在了其中,再加之是低着頭,因此看不見面容,唯一能看清的或許就是,其是跪伏在地,雙腿似乎與整座青岚山融為了一體,看起來十分的凄涼。
月上中天,一道銀輝從山頂洞口處映入其中,在銀輝灑落其身,那枯篙的老者才略微有了點兒動作。
半個時辰後,
一個老僧步入山洞,望着處于銀輝之中的枯篙身影,面上浮現一抹悲戚。
“師尊!”
“弟子來看你了。”
聲音落下很久,那道枯篙的身影才緩緩擡起了頭,一雙眸子十分渾濁,面若白霜,令人驚訝的是,那張臉并不像看起來那般蒼老,反而略顯年輕。
未過多久,其渾濁的眸子終于恢複清明,見到不遠處的老僧,面上浮現一抹微笑。
“來了。”
“師尊,你受苦了。”
“受什麽苦,都是為師咎由自取的罷了。”老者聞言不由自嘲的一笑,随後開口問道:“爾來做什麽?”
“師尊,玉華府神道複蘇,弟子求來一道神位,師尊若是煉化,或許可以脫離苦海。”
老僧說着,從懷中掏出一枚玉牌。
被綁縛的老者聽到神道兩個字微微詫異,随即看向老僧口中的青光玉牌,而後搖了搖頭:“應該是封神錄現世了吧?”
老僧微微一愣:“師尊,你知曉封神錄?”
老者眸中閃過一抹追憶道:“昔日大乾之時,亦曾有封神錄現世,為師也曾見過。”
“那此物對師尊可有用?”
“無用,若是封神簿還有幾分希望,只是封神錄還不夠資格敕封為師。”老者平淡的聲音中盡顯傲氣。
在聽到老者的話,老僧眸子一暗,默默收回了玉牌。
“爾不必如此,為師雖然身處封印,但還未死,若是機緣到了,也并非沒有出去的可能。”老者安慰道:“若是無事,且出去吧。”
“弟子告退。”老僧看了一眼被鎖鏈捆縛的老者,轉身退了出去。
三百年前,他尚是一個青年,于亂世之中掙紮茍活,在一次打架後,瀕臨身死,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救下了他。念他無父無母,孤苦伶仃,遂将其帶上了青岚寺,教他識文斷字,修習佛法,養氣吐納踏上仙道,更後更是成了玉華府的一代高僧。
只可惜,那位老僧卻并沒有落下一個好結果。
在其由紫府突破化神之時,得心魔入侵,險些淪入魔道,而後憑借最後的意識,自封在了青岚山地心之內,這一封便是近兩百年。好在自封之後,竟然陰差陽錯之下突破了化神,只是心魔殘存,再難出世。
佛魔只在一念之間,一念佛,一念魔而已。
走出枯洞,望着天際投下的銀輝,或許只有這道銀月之力方能緩解師尊身上的痛苦吧。
悠悠的一嘆,轉身消失在了後山。
禪堂之中燈火通明,一道纖瘦的身影盤膝坐在角落,手中拿着一本經文,看的出聲。
未幾息,一道輕盈的腳步聲緩緩走了過來,許是看的出神,并未注意。
老僧皺眉望着沉神觀看經文的小和尚,眸中閃過一抹不解,而後朝書架望去,只見書架被擦拭的一塵不染,就連普度手中拿着的經書也被彈去了塵土。
他手中拿着的只是一本十分普通的佛經,而且還只是一介凡僧所寫,于修為沒有半分精進的作用。
至于其中記載的更是通俗易懂,只觀一遍就能記下大概,何須看的如此仔細?
而且,觀看這些佛經又能得到什麽?
心境嗎?
能成為紫府境的修士,又哪裏會差些許心境!
真是奇怪!
一人沉醉看經,一人就這般看着,
終于在普度看完最後一夜,放下書緩緩的擡起了頭,在迎上普度的眸子後,不禁渾身一顫,只見其中充斥着一股莫名的意味,這是他今生僅見,即便是在他師尊身上,也從未見到過。
那是一雙怎樣的眸子?
智慧、慈悲、憐憫、衆生萬物
佛蘊嗎?
一個小和尚竟然會有如此大的佛蘊,仿若其身便是佛陀一般。
“大師。”
被普度一言喚醒後,老僧點了點頭,拿起普度看過的經文,而後翻開默默看了起來。
這冊經文還是他幼時看過,自銘記于心後,便再沒有翻閱過,眼下看來,似乎另有一番韻味。
老僧放下經書後,疑惑的開口問道:“小師傅為何執着于觀看經文?”
“佛經之中言理明性,敘事談心,每一本佛經必是一位佛門大僧的心血,行萬裏路可見俗世興衰,萬物輪轉,而這些經文便是支撐小僧悟道的基礎,他山之石,尚可攻玉。”
“道門的道在天地之間,萬物造化之內,而我佛門的道,在衆僧經論之內,雖有圓缺,但必有用。”
聽着普度的話,老僧心頭一震,望着眼前的一列經書,似乎明白了什麽。道門修身,尚有游行俗世,他青岚寺效仿之,卻安居山門之內,原是走了歧路。
老僧俯身施了一禮:“多謝小師傅賜教。”
普度笑道:“前輩不必如此,論佛于小僧亦有勉勵。”
老僧心頭微動:“小師傅,貧僧有一事請教?”
“前輩請說。”
“若是我佛門之人入魔,可否用經文去魔?”
入魔?
佛門修心,一旦入魔必定非同尋常,而且能讓一位紫府境修士束手無策,怕是其實力也不會低。
······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