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 西北的風情
第二天,我們幾個啓程去蒲城,我反對小鵬自駕車去,畢竟他手術也沒多久,怕他身體吃不消,再說路上也怕有什麽危險,劉旺沒駕照,我也不會開車,陳曉呢?我也不知道她怎麽樣的技術,所以還是乘車去好點!
他們三個也依了我,就坐車去蒲城。
一路上,車窗外的景色都是小麥,很多農夫都在收割小麥,全部都是用收割機。這個時候其實挺熱的,只見在田間收割的人都是揮汗如雨,西北的人民用勤勞樸實形容那是最适當不過!
最令我不解的一點是:那裏的人收割完小麥後,都把小麥的稈擺在車輛行駛的大路上,讓來來往往的車去壓那些麥稈。
而令我很難忘記的是:劉旺這小子在蒲城騎摩托車的時候,拉着我和小鵬才出門不遠就摔了一跤,就因為那些麥稈,擺在路上很滑,不小心就摔了。還好沒有太問題,只是擦傷點皮。後來我們才知道蒲城人都是用車壓碎那些麥稈,然後他們再拿回家做材火用。
呵呵……原來麥稈還有那用途,可以做引火材。
小鵬的老家在蒲城興鎮,興鎮算得上是個經濟還好的地方,那裏也是做煙花爆竹的地方,請了許多湖南浏陽和醴陵的人在那當師傅,教他們本地人做鞭炮。小鵬的爺爺奶奶還在一廠裏插引,一把年紀了,也不怕危險,從這點就可以看出當地的安全意識不強,這麽大年紀的人不應該從事這樣安危的工作。
在蒲城我和劉旺最不習慣的就是大小便,興鎮那裏不像我們南方,家家戶戶都有廁所,而且都是自來水沖洗的,他們那的廁所實在不敢恭維,就那麽幾個磚搭的露天廁所,也有稍微好點的就那麽個小屋,而且沒水,臭氣熏天的,大便後用沙子蓋着,有些甚至沙子都不用,我第一次去真的什麽都吐了,實在太惡心了!後來才知道他們那缺水,家裏用的水都是從地底下200多米的地方抽來的,所以西北人都很節約水,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。
還有一個有趣的事,有一次我們還沒起床,聽見外面叫着“朱麗葉”似的,我心犯嘀咕,就問小鵬外面怎麽叫朱麗葉,小鵬聽後按着肚子笑,說那是他們的方言,其實是叫賣豬肉的,我操,把我漲的滿臉通紅,這也太滑稽了吧,這音也太像了!
蒲城的夏天與我們南方不同,白天熱,晚上卻很涼快。
有一次,小鵬帶着我們幾個晚上去捉蠍子,剛開始我是很怕的,想想是蠍子耶,很毒的玩意。但小鵬非拉着我去不可。說也奇怪,他們本地人都有那麽個手電筒,晚上很黑的時候,只要用手電筒一照,那些蠍子的身上就會發出綠光,很容易辨認,那天晚上我們捉了很多蠍子,其實蠍子挺笨的,比我們南方的泥鳅和黃鳝容易捉多了。
我們經過了很多果園,有梨子園,也有蘋果園,還有杏子園。只可惜那個時候梨子和蘋果還沒熟,不能吃。
蠍子捉回家後就得用油炸,我剛開始不敢吃,後來也壯着膽吃了,味道還不錯。
在蒲城,晚上可以碰到很多兔子和刺猬,雖然我們家鄉也有兔子,但很少了,但興鎮那地方卻很多兔子,而且白天還可以看見野雞停落在樹上,五顏六色的,很漂亮。
蒲城人的飲食我是不習慣的,他們不吃米飯,都是吃饅頭和面條。吃大蒜也是生吃,就那麽撥開皮直接吃,也不怕大蒜的辣味和嗆人的味道。而且他們很多的蔬菜都是生吃,有一次小鵬的奶奶做土豆絲就是那樣,把青辣椒和土豆切好放在盆子裏,然後用燒開的油淋上去,就那麽吃。不像我們南方什麽東西都得炒和煮,蒲城人很喜歡吃涼拌的菜,而且他們幾乎酸辣甜麻全部都吃,可謂包羅萬象。
我很喜歡吃蒲城的甜酒和羊肉,那确實很不錯。
小鵬還帶我們游玩了蒲城, 其實到了蒲城才知道這裏是有名的文物大縣,城內有楊虎城紀念館、林則徐紀念館、井勿幕圖書館、清代考院、南寺唐塔、北寺宋塔、文廟等。城外有橋、景、光、泰、惠五個陵墓。由于時間關系,我們只參觀了橋陵、楊虎城紀念館和文廟。幸運的是,我們剛進入陵園,就遇到小鵬的一個發小,而且他還是個導游,應他的邀請,我們就榮幸地随他一起邊游邊聽講解。在一口純正地道的老陝方言講解中,他的幽默、诙諧、與時俱進的精彩語言時時博得我們的陣陣掌聲,在輕松、愉快的氣氛下,既了解了歷史,又獲得了許多文物知識,真是受益匪淺。
橋陵建于蒲城西北約十五公裏處的豐山,唐時稱橋山,埋的是唐朝第四代第五個皇帝,高宗李治第八個兒子,武則天的第四個親兒子,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,叫睿宗李旦。李旦生于公元662年,卒于公元716年,享年55歲。他曾三次登上帝位,在位8年,正式執政兩年半,建樹甚微,後人評價他雖無政績,但聰睿明智,恭良謙讓,在險惡的政治鬥争中,急流勇退,三讓天下,上讓母親,再讓兄長,三讓兒子,防止了宮廷政變,順應了歷史發展,為“開元盛世”奠定了一定的基礎。所以他死後送廟號“睿”,就是指他生前三讓天下的聰睿明智之舉。
我們也去了林則徐的故居,它坐落在蒲城縣城裏,不是很大,都是些紀念的東西,我們也沒呆多久就離開了。以前在東莞虎門的時候,我也去看過林則徐禁煙的地方,覺得他确實是我國很有正氣的一個人,也值得後人敬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