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泾水河妖
雖然小和尚口中說出的話十分輕松,但內中含義,卻并不簡單。
如今的科考,似乎有了很強的目的性,那就是:高中(狀元)。
然而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麽?
明禮,明智,明性。
而又該怎麽讀書?
這個問題,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法,但無疑,愛好會是一條捷徑。
曾經孫師提出的言論已經徹底被抛棄。
真正懂得的讀書人少之又少,如此這般,即便是高中狀元之位,又能如何?
也不過是死讀書,讀死書而已。
這是他一直在思慮的事兒而已。
如今,這小和尚一句話,算是說到了他心坎之中,引為知己都不為過。
沒想到衆多學子都未曾明白的道理,竟然被一個和尚看的如此通透,真是可笑。
老人不由的搖頭自嘲一笑。
殊不知,這種破道理在他前世也只能當雞湯聽的。
“小師傅可願還俗?”
“若是小師傅願意還俗,老夫定當舉薦小師傅入朝為官。”
做官?
呵呵,就連始皇也想長生,你竟然讓我去苦逼的做官?
若為逍遙仙,給個皇帝都不換。
徐子肅輕輕搖頭。
見徐子肅搖頭,老人眸中閃過一抹惋惜。
如此良才,竟甘願做和尚,真是我大晉之失。
“小姐,你慢些,當心落水。”
“小荷,快點兒,這裏的浪好大。”
不幾許,兩個伶俐的小姑娘跑了過來,看起來也不過十二三的樣子。
“爹爹。”
“琴琴,莫要亂跑。”
老人慈愛的看了一眼小姑娘。
随後老人似乎想起了什麽,看向徐子肅:“倒是老夫孟浪了,未知小師傅法號?”
“小僧法號普度。”
“普渡衆生?當真是暗合佛門揭語。”
“老夫張敦謙,這是老夫的女兒,張小琴,”
“琴琴快些見過普度小師傅。”
小女孩絲毫不露怯,張着水靈靈的大眼睛打量着徐子肅:“和尚哥哥好帥。”
徐子肅微微一笑,說實話,他此世确實有幾分顏值,再加上唇紅齒白,一襲僧衣,頗有僧草之風。
“女施主真有眼光。”
“和尚哥哥不知羞。”
衆人當場莞爾一笑。
閑聊片刻後,老人朝他告別離去,看其離開的方向,應該是泾水城的方向。
氣運:藍中帶青,
這意味着老人本身就是一方要員,而且不用多久還會高升。
從地方官升至朝廷嗎?
而後搖了搖頭,将這些無關緊要的思緒抛諸腦後,即便是皇帝也跟自己沒有關系,畢竟自己又不去當官。
而後眸中再次浮現一抹金光朝泾水河中望去,
一片奔騰的水汽之氣赫然隐匿着一團黑氣。
只是,他修為尚弱,并不能看清水中之物究竟是什麽東西。
但,确定是妖無疑!
所以,這泾水河中真的有妖。
徐子肅臉色逐漸陰沉下來,
敢以我人族童男童女為食,當真是好大的膽子。
冷冷的瞥了一眼泾水,而後轉身離去。
在徐子肅離開後,一雙猶如明珠般大小的眼睛在河中浮現,閃爍着幽光,望着徐子肅離去的背影。
······
泾水中有妖,這在他的意料之中,
但是,這妖又是如此讓泾水城的黎民心甘情願為他獻祭的呢?
又是如何知道此妖可以換天改象,興風降雨的?
在他看來,這些都是謎團。
畢竟直接除妖容易,但若是不安民心,那他除妖将沒有半點兒意義,今日會有一個魚妖,那明日便會有一個鼈精,泾水縣的黎民将一直會做出錯事。
當然,這其中沒有人蠱惑,他是不信的。
而最知道情況的地方莫過于縣衙,
從河邊歸來後,他徑直朝縣衙走去。
縣衙後門,
畢竟是私事,而非公事,故而走不得大門,只能借小門面見縣爺。
輕輕叩響門環,
幾息後,一個小厮打開門,掃視一眼,
見是一個和尚,眸中不由的閃過一抹怪異。
“小師傅,你叩我家大人家門做什麽?”
“小僧有事求見縣令大人,還請施主通禀一聲。”
“且先報出你的來歷法號。”
“小師傅,小的提前說好,只管禀報,若是大人不願見你,小的也無能為力。”
“小僧多謝施主。”
而後自僧袍中拿出幾枚銅板放到了小厮的手中。
小厮急忙的銅板推了回來。
“小師傅,咱家老爺不興這個,若是被老爺知道,怕是小的這身衣服也難保。”
“小師傅還是快些收回去吧,小的既然答應你,就一定會給你辦的。”
徐子肅微微側目,對泾水縣縣爺頓時有了幾分了解。
來之前他也打聽過,這泾水縣縣爺乃是一位大清官,平日裏從未聽過貪贓枉法之事,看樣子,傳言倒是不虛。
“小師傅稍候。”
說完,小厮關上門,匆匆的離去。
此刻,縣衙客廳,上首位坐着一位老人,一位中年人正畢恭畢敬的向這位老人敬茶。
“恩師,您來我泾水縣怎麽也不通知學生一聲,也好讓學生親自前去迎接你。”
“無妨,老夫也不過是想轉轉而已。”
“不通知你,也正好巡查一下這泾水縣的民生嗎。”
“老師說的是,若是學生治下有不足之處,還望老師指點迷津。”
中年人聞言,更加恭敬了幾分。
眼前的中年人,正是泾水縣縣爺:向子詹,景帝二十三年進士,在這泾水縣任上已經足足五年了。
“目前來看,這五年你在這泾水縣也算是兢兢業業。”
“老師謬贊了。”
中年人聞言,臉上不禁露出一抹微笑。
“怎麽,你真以為老夫是要誇你嗎?”
向子詹聞言,面色一白,額頭上冷汗瞬間浮現。
暗道一聲不好,
果然,老人話音一轉,聽不出喜怒,飲了一口茶水後,才再次開口:“泾水縣祈雨一事,鬧得紛紛揚揚,怎麽?還準備讓老夫誇誇你辦的好事嗎?”
果然是此事!
向子詹無奈的一嘆,不過面色卻逐漸平靜下來。
“老師,此事學生也是無可奈何,整整足月未下雨,天下幹旱,糧種無收,泾水縣黎民生艱,也只能興起求雨一事。”
“學生也以為求個安慰也是件好事,只是誰曾有人暗中推波助瀾,說起了數年前的一場舊事,這才有了現如今的窘境,學生無可奈何,也只好出此下策,向老師求救了。”
沒錯,泾水縣祈雨活祭的消息,正是這位縣爺親口讓人傳出去的。
······
(本章完)